新闻中心

官方|我国成功发射第五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

2023.05.18 分享到:

2023年5月17日10时4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五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该卫星属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工程的首颗备份卫星。入轨并完成在轨测试后,将接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此次发射是北斗三号工程高密度组网之后,时隔3年的首发任务。


该卫星的发射将进一步提升系统服务性能,对推广北斗系统特色服务、支撑北斗系统规模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该卫星实现了对现有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在轨热备份,将增强系统的可用性和稳健性,提升系统现有区域短报文通信容量三分之一,提高星基增强和精密单点定位服务性能,有助于用户实现快速高精度定位。


此次发射的北斗导航卫星和配套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分别抓总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73次发射。


图片1

来源: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国家授时中心与北斗的故事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导航服务可向全球提供精度优于5米的定位服务,在精密定位方面,最高精度定位动态可达到分米级,静态可达到厘米级。而将北斗定位精度从米级提高到厘米级水平是位于陕西临潼的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以下简称“国家授时中心”)创新完成的。


国家授时中心依托国家标准时间的优势,围绕北斗系统的工程建设和稳定运行,在北斗系统中承担了信号、轨道、时间测试评估和新技术试验验证、系统时间溯源、时间频率体系及原子钟研制等多项关键技术攻关任务,为北斗系统的建设、运行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5年,国家授时中心建成了我国第一套全面的、实时连续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时差监测和授时性能评估系统,全面开展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时间监测和服务性能评估工作,有力支撑着北斗系统的建设和运行。


与此同时,国家授时中心建成了北斗“一带一路”高精度位置与时间服务中心,将北斗定位精度从米级提高到厘米级,也即将形成便于推广的分布式示范装置。目前,这些成果已经应用在地面观测网时间同步、甘肃地震滑坡监测等领域,填补了我国在高精度定位和超高精度定时方面的应用空白。


海时中心在泉州建设运营北斗“一带一路”高精度位置与时间公共服务平台海上丝绸之路分中心,为泉州燃气霞美门站高边坡、彭村水库大坝、永春公路边坡等项目,实施自动化监测与预警,解决灾害自动化监测预警难题,进一步提升北斗技术在边坡、大坝灾害监测与预警中的应用能力,为防灾减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参考!



上一条返回列表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