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北斗卫星加持!中国载人航天刷新记录 神舟十二号6.5小时完成对接

2021.06.29 分享到:

1

环球时报报道,神舟十二号任务内部人士和空间分析人士周四表示,我国首次载人飞船快速对接的成功,反映了我国自动化技术在空间应用几十年来的稳健发展。


2


周四,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F遥12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后,我国首次实现了载人飞船与我国轨道空间站核心舱的自动快速交会对接。2016年神舟十一号花了40多个小时与天宫对接相比,新飞船只花了6个半小时就完成了这一壮举。新采用的对接能力在5月下旬的天舟2号任务中首次使用,这帮助飞船在8小时内实现了与空间站核心舱的对接。


快速交会对接不仅可以缩短航天员在飞船狭小空间中滞留的时间,减少航天员不必要的体力与精力付出,同时也可以保证一些“时鲜货”(比如生物制剂等)尽快送达空间站。在安全方面,如果空间站等航天器突遇紧急情况,快速交会对接可以迅速做出反应,向空间站提供各种急需的物资或救助被困的航天员。


3


     《航空知识》杂志主编王亚楠周四告诉《环球时报》,这一成功也表明我国在空间自动化技术应用和空间跟踪监测能力方面具有较高水平。


快速对接性能得到了一系列技术突破的支持包括神舟十二号飞船核心子系统的更新,以及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        辅助快速对接的一个新功能是位于空间站后下部的“中途瞄准点”。《环球时报》从空间技术研究院(CAST)了解到,在交会对接之前,它是核心舱和货船或载人飞船之间的“中转站”。


通过这一点从四面八方与空间站对接将是最方便快捷的,在此过程中节省时间和推进剂多达40%。


中途瞄准点的引入反映了我国对接能力的进步和信心。CAST的开发者将其比作爬山,目标点是靠近山顶的“匹配点”,通过它,登山者可以调整自己的速度和节奏,直到到达山顶。


4


《环球时报》从CAST了解到,神舟十二号的导航控制(GNC)子系统是另一项关键技术进步,这是负责一系列操作的核心子系统。


它使用了之前发射的验证过的单元,包括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新一代载人飞船和嫦娥五号飞船,同时更新系统功能以适应空间站建设阶段更复杂的情况。


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也在每一艘飞船的精确定位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确保了顺利、安全的“太空之吻”。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周四告诉《环球时报》,在任务期间,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与北京航天控制中心一起跟踪和监测中国的航天活动。西安测控中心在喀什、渭南、青岛、厦门和和田等10多个地区部署了观测站,将实时跟踪在轨航天员在三个月期间的状态。


该中心已经达到了近地轨道航天器的厘米测量精度,使其能够精确定位飞船对接和其他操作期间的每一个动作。除了地面控制中心外,我国还派出远望号测量船在海上执行测控任务。


5


将航天员的安全作为首要任务,神舟十二号任务的研究团队还开发了一种新的应急响应系统,以确保航天员在太空和发射地点都能被救出。据CAST介绍,两艘神舟飞船和运载火箭被运送到发射场,这意味着神舟十二号有一个备用飞船和一枚火箭用于紧急情况下。


不过需要承认的是在飞船快速交会对接方面虽然我国取得了巨大飞越,但是距离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俄罗斯的联盟MS-17飞船在2020年只用了3小时3分钟就完成了与国际空间站的对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514096@qq.com

上一条返回列表下一条